書名:好好拜託:哥倫比亞大學最受歡迎的社會心理課, 讓人幫你是優勢,連幫你的人都快樂才是本事!》作者:海蒂.格蘭特 Heidi Grant
出了社會才懂,只想一個人獨自完成所有的工作是不可能的事。
求助別人,總是會讓自己心裡有所猶豫,覺得下一刻別人可能會拒絕自己。
一開始,我也是基於能不麻煩別人,就別麻煩別人。
但後來發現自己一個人做不到,只能鼓起勇氣去問別人,當然不是每個人都願意幫忙。
可至少你開口了,就有機會可以得到別人的幫助。
你不說出口,誰能幫助你?
最近一個朋友腳不小心傷了,走路都是一拐一拐,但他就是不說出口,自己工作上需要同事幫個忙,幫他把東西做一個跑腿。
他的同事,看到卻也不代表會自動,畢竟沒有人向他們提出要求。
後來他終於向同事求援,也沒有得到拒絕,因為他的腳傷了,大家都看得到他走路一拐一拐。
這樣的問題,也讓人思考幾個問題?為什麼我們怕被拒絕?為什麼怕求助別人?為什麼別人會拒絕我們?
Q:為什麼我們需要求助別人?
因為一個人的力量能完成的事情很多,而且自身的不足也需要靠別人的幫忙,才能夠完成許多的工作。
在這種情況下求助別人成為首要的選項,但是很多時候我們都會覺得開口是最困難的。
麻煩自己都覺得還好,可是麻煩別人我們總會去想對方會不會拒絕,我們被拒絕了怎麼辦,好尷尬,那對方答應了我們的要求我們很開心,可是也覺得蠻羞愧的,為什麼自己做不到?
這本書就是在求助別人,別人拒絕我們的情境中去進行剖析,告訴你想要獲得別人的幫助,你可以做什麼。
Q:如何開口?如何讓別人願意幫助你?
開口不一定能夠得到請求,也有可能遇到很多的拒絕。
但是要讓人願意幫助你,你必須讓人家得到益處。
讓人家覺得幫助你是一件很愉快的事情,而不是一種心不甘情不願去完成。
書中提出了幾點的做法,想要讓人家願意幫助你,你可以先從互惠的方式開始進行。
互惠的方式有三種,第1種是個人互惠,第2種是關係互惠,第3種是集體互惠。
其實讓別人願意幫助你,除了這個忙是隨手之勞,讓他不需要花費太多的時間,就是你平時必須對對方有所付出。
很現實的一個問題,因為人際來往就是這樣的,如果你對別人毫無價值可言,那麼當有一天你需要別人幫助的時候,別人也不願意騰出自己的時間來幫你完成你的工作。
Q:為什麼別人總會拒絕你?
開口不一定能夠得到幫助,但是不開口你將永遠得不到協助。
另外在書中也談論到一個問題,一般人之所以不願意對其他人伸出援手,還有一部分是大家都認為只有當一個人有需要的時候,才會開口求助。
作者提供了一個策略方式,最佳的策略應該就是直接求助。
他認為大部分的利社會行為都是回應特定的協助要求。
選擇直接爭取協助,可以直接打通心理障礙,當你清楚的知道自身需求的時候,潛在的協助者可以注意到你,也不能確信你會願意接受別人的幫助。
很多時候,其他人其實並沒有像想像中,很關注你的工作,當你在生活上或是工作上遇到了障礙,第一個想法應該是要思考自己要怎樣去做,才能得到自己需要的資源。
請求人幫忙是一個技巧活
在工作時,只要不是花費很多的時間,我都會儘可能的幫助其他同事提出的協助完成的一些小工作,而當我有需要這些同事的協助的時候,他們幾乎都會答應我的要求,去幫我完成一些小事情。
我的情況其實比較偏向的是互惠的方式,因為當你對一個人好的時候,對方能夠感覺到你的善意,而當你有需要向他請求的時候,他也願意回饋你曾經的善意。
人際交往也是如此的,你不可能永遠都在索取別人的幫助,而自己不付出,如果你一直持續的沒有對別人有所付出,有所存在價值的時候那麼慢慢的你會發現你能夠獲得的協助越來越少了,因為大家都知道你衹是一個索取者,而不是一個願意付出者。
讀這本書其實可以讓你換個角度思考,能夠讓人幫助你是一個優勢,但是人家為什麼願意幫助你,這其中還有一些人性上的一個想法。
因為對方知道他正在幫助你完成一些事情,他會覺得幫你的過程中是一件很不錯的事情,但是有更多的成份是,你平時幫助了其他人多少,就能得到多少的回饋。
不論是在職場,還是生活上,開口求助都不是一場丟臉的事,只要不懂、只要需要協助,就該勇敢開口救助,你不開口,你不會知道對方是否願意幫你,開口後被人拒絕也沒關係,你永遠都能找到下一個求助的對象。
當你需要人幫助時,不妨抱持著:
有人幫助你,謝謝對方的付出。
有人拒絕你,沒關係再找下一個人的厚臉皮。
畢竟我們活於團體之中,所有人類的行為都是必須透過人完成,當一己之力不夠時,就要多借助幾雙手的幫忙。
留言列表